“艺汇丝路——中阿知名艺术家采风作品展”暨中阿艺术家对话沙龙活动在埃及艺术宫举办
浏览次数:462   2023-04-10

来源:中国美术馆

4月3日,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埃及文化部、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共同主办的“艺汇丝路——中阿知名艺术家采风作品展”暨中阿艺术家对话沙龙活动在埃及艺术宫开幕。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埃及文化部部长纳菲·齐拉尼、阿拉伯国家联盟助理秘书长海法·阿布·加扎莱、中国驻埃及大使廖力强,以及来自中国、埃及、黎巴嫩、约旦、阿尔及利亚等国的艺术家们共同出席开幕式。

“艺汇丝路——中阿知名艺术家采风作品展”开幕

开幕式上,胡和平宣读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给阿拉伯艺术家的复信。胡和平表示,习近平主席的复信高度评价了阿拉伯艺术家对促进中阿民心相通作出的重要贡献,再次倡导加强中阿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此行访问埃及、举办“艺汇丝路——中阿知名艺术家采风作品展”和中阿艺术家对话沙龙,就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深化人文合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将中阿峰会关于人文合作的重要共识切实转化为中阿文化艺术界的共同行动。胡和平就推动中阿文化艺术合作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扩大人员往来,促进民心相通;二是拓宽交流渠道,完善合作机制;三是挖掘文化精粹,展现时代风貌;四是共建“文化丝路”,拓展交流合作;五是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齐拉尼热烈欢迎中国文化和旅游代表团到访埃及。她表示,70年来,埃中各领域关系不断发展,两国均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都倡导尊重彼此文化,文化合作始终是发展两国关系和增进双方人民友谊的重要推动力。本次展览充分彰显了丝绸之路在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中的突出作用,期待埃中文化合作进一步深化。

海法表示,阿中双方均拥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和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加强文化合作是增进双方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通,持续共创美好未来的有效途径。本次文化盛事展现了阿拉伯国家希望同中方加强各领域合作的强烈意愿。阿盟将积极致力于促进阿中各领域合作关系持续发展。

中阿艺术家对话沙龙活动举办

展览开幕式后,嘉宾们共同出席了中阿艺术家对话沙龙活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等中国艺术家代表,黎巴嫩文化部部长艺术顾问尼扎尔·达希尔、约旦前艺术家工会主席穆罕默德·贾卢斯、突尼斯女艺术家莱伊拉·茜莉等阿拉伯艺术家代表分享了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采风的收获与感悟、中阿艺术在时代语境下的继承与发展,共同展望未来的交流与合作。

“艺汇丝路——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创作活动”是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举办的重要文化交流品牌项目,自2009年起已连续举办11届,累计邀请来自22个阿拉伯国家的170余名艺术家访华,创作出487幅(件)绘画、雕塑和陶瓷艺术作品,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收藏。中国艺术家也多次赴阿拉伯国家采风。本次展览展出阿拉伯艺术家的47幅绘画精品和中国艺术家的30幅中国画、瓷画作品,以及根据阿拉伯艺术家作品再创作的10幅瓷画,展期为4月3日至4月30日。

“中国故事”——中埃知名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讲座现场

除了采风、创作、展览,本次活动还举办了“中国故事”——中埃知名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讲座。当地时间3月30日,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与埃及文化部造型艺术司司长瓦利德·加努什,埃及文化部造型艺术司前司长、知名艺术家艾哈迈德·纳瓦尔共同作为主讲人参与讲座。吴为山以《塑以载道》为题分享自己的创作历程。他表示,30多年来,自己创作的约600件雕塑作品,分布于海内外诸多博物馆、城市广场、大学等。多年间,自己对三项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一是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创作系列中华历史人物塑像,以立时代丰碑;二是提出写意雕塑理论,以建立中国当代雕塑体系;三是通过国际巡展、立像、演讲等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一个时代要为历史留下精品力作,要通过作品让后人来识读思想史、文化史、审美史以及创新史,要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人才。”吴为山说。


中国艺术家埃及采风作品

尼罗河之舟 吴为山 中国画 68×68cm

金字塔之光 吴为山 中国画 68×68cm

学中文的沙拉 于文江 中国画 50×50cm

开罗大学生多哈 于文江 中国画 50×50cm

埃及印象之一 崔进 中国画 58×36cm

埃及印象之二 崔进 中国画 58×36cm

遇见埃及之一 王雪峰 中国画 50×50cm

遇见埃及之二 王雪峰 中国画 50×50cm

瓷韵埃及 刘文斌 瓷画 45×45cm

亚历山大印象 刘文斌 中国画 50×50cm

万里可为邻

——在中阿艺术家沙龙上的发言
吴为山


在中国乃至世界,人人都知道金字塔、神庙、帝王谷等古埃及文明遗珍,它们以永恒的造型立于千古天地。它们以精密的数理与绝妙的审美彰显人类伟大的创造。我曾于多年前游历埃及,在亚历山大城沐浴地中海的暖风,向着矗立在尼罗河西岸的金字塔忘我奔走,在历经风化的建筑与雕像前畅怀神思。

今天,我们从古老的万里长城出发,带着文明互鉴与相通彼此的希冀再次来到这里,心中仍激荡着对伟大文明的崇敬,奔涌着与之对话的热切期待。

在我们的地球家园上,由于地理、气候、种族的不同,人与自然在相互依存中催生了多样性的文化,汇聚了无数秉性迥异的文明形态。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越是放眼遥远的古代,不同地域与民族的文化差异就越是鲜明。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虽然由于交通、资讯的发达,文化的形式差异逐步趋于同化,但人类的创造性、审美性和精神性却有着永恒的定力,那就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中国唐代诗人说“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我们常在与不同文明的相互镜鉴中发现自己、欣赏他人、憧憬未来。由此,对于来自东方国度的我们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尼罗河文明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我甚至时常遥想古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知识盛会、斯芬克斯像的雕刻场景、辛姆贝勒神庙的人形石柱…

任何伟大的艺术创造都离不开生活的历练与生命的体验。回想1997年,我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看到一位埃及舞者,她修长的肢体与凝神的眼睛,让我想到了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哈特谢普苏特坐像》;当我多年后来到埃及并见到新王国时期的女性雕像时,曾经的视觉记忆瞬间被激活,那古老的艺术造型竟在穿越时空后与当代的舞者身姿遥相呼应,古埃及匠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精确表现令人惊叹!因此,这次我和中国艺术一起来到埃及写生,是一次与古埃及文明的对话,也是对当代埃及生活的拥抱!我们获得的是,从这些亘古长存的建筑、雕塑和自然景观中探寻到人类理性精神及其精确地几何秩序,感受到凝练与简洁的审美指向背后所蕴含的神性与心灵栖居。

从黄河到尼罗河,从长城到金字塔,从三星堆到底比斯,两个厚重而璀璨的文明仿佛金字塔的斜线,最后汇聚到一个点,成为人类智慧的结晶。


责编| 陈    曦


转载于:https://mp.weixin.qq.com/s/UaNowRMjUAVRF6WmanWDEw


从事陶瓷艺术多年,如有合作,请联系我们

“陶瓷定制,带给您不一样的品质生活”

工艺美术大师刘文斌陶瓷作品
周一至周日 8:00-18:00

Copyright© 刘文斌(陶瓷艺术) 赣ICP备18016283号-1 技术支持:江西华邦LOGO白色.png